发布日期:2024-12-04
一、 内容简介
法治建设中的量刑公正问题,可以归结为克服量刑失衡与实现量刑规范化的关系问题。为此,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在全国各级法院系统全面试行刑事案件“量刑规范化改革”,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规范量刑活动,规范法官裁量权,同时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引入量刑建议,增强量刑公开性与透明度。虽然该项改革已经走过制度建构的初创期,转而迈进了实际运作的发展期,但其间形成的量刑方法和积累研究成果,对于深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践行、探寻轻罪治理路径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深刻关联。进入新时代,既要在充分尊重本国国情以及量刑研究自主性、充分发掘本国司法实践的经验性规则前提下,也要博彩古今中外人类文明在量刑领域的优秀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法学体系提供充足的智力资源。
晚近以来,关于克服量刑失衡与实现量刑规范化的关系命题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更新的、更符合量刑研究规律的基本共识,它在书中被定义为“不受规制的自由裁量权逐渐受到了体系性思考的指引”。德国学界诉诸于体系性思考而提出的一系列量刑学说,无独有偶,普通法系国家和地区也旨在采取“更体系性的”方法来指导量刑。一方面因为“体系”是科学本身的需要,量刑理论需要具有全局意识和前瞻功能,而非仅满足于应付眼下的个别问题,唯有将各个要素整合为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整体,使当下的量刑指南以及其他制度方案具备更深层次的合理性,同时也为今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有益的破解思路。另一方面源于法治国的内在需要,因为“体系”的存在能够为法律适用的稳定性和量刑结论的可预测性提供保障。
在这一理论脉络下,针对量刑规范化的研究就需要教义学为之提供理论指引。量刑教义学是以现行刑法、量刑规则为观察对象,并以此为出发点而展开的体系化解释工作,从而为实现量刑规范化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本书对中外量刑领域的重要规范进行探索性研究,同时注重剖析典型个案反映出的规范冲突现状及其背后的问题,可为我国的量刑实践提供更有效的借鉴思路。本书力求将量刑理念一以贯之的运用于制度设计和方法建构中,能够让法学专业、非法学专业、社会公众沉浸在刑罚论更迭对量刑政策制定、量刑原则确立、量刑制度设计、量刑方法建构的形塑中,更深切体会到量刑教义学如何促进量刑公正的实现。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明晰量刑理念为量刑教义学的建构提供指引,量刑制度或规则既是量刑教义学的研究和观察对象,也是量刑教义学从理论走向实践的主要载体,而量刑方法则是确保量刑活动符合一定规则或标准的必要工具。
全书分为绪论和五章,于2024年7月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一章 悖论与难题:量刑教义学的三重变量
第二章 报应与预防:量刑教义学的理念面向
第三章 传统型与智能型:量刑教义学的方法载体
第四章 形式与实质:量刑教义学的规则解析
第五章 自然人或组织体:量刑教义学的具体展开
二、作者简介
王熠珏,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英国玛丽女王大学、韩国刑事政策研究院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刑法学、新技术法学研究。在《中国刑事法杂志》《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东方法学》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其中1篇被《新华文摘》(2018年增刊)全文转载。参与编写《人工智能法学》《区块链法学》等教材,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犯罪学学会研究课题等多项课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