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10-19
5月25日上午,法学院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基层教学组织在科学会堂院士厅举办研讨会。研讨会由法学院教学副院长李巍涛教授主持,特邀嘉宾君泽君律师事务所刘驰律师,我院张瑞萍教授、贺旭红副教授、王霞副教授、夏晓红助理教授、吕宁宁助理教授、颜永亮助理教授、王俣璇师资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王玮博士,从事多年驻外法律工作来自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吴芥萱校友和来自中国铁建国际集团的徐金旭校友参加了本次研讨。
研讨中,与会者均认为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符合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论述;符合全面提升我国在国际法律事务乃至全球治理领域话语权、影响力和大国形象的现实需求。
吴芥萱校友和徐金旭校友结合自身多年从事驻外法律工作的经验,介绍了派驻国的法律事务、FADIC合同的重要性等,认为法学院开展涉外法律人才培养非常有现实意义,尤其是涉外工程建设领域的法律人才既能够填补“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带来的人才缺口,又能彰显北京交通大学的学科特色。各位老师也纷纷就如何围绕涉外(工程建设)法律人才培养开设特色课程发表意见,对第二外语的学习、工程建设法的开设和涉外学科竞赛的开展达成了较为统一的意见。
随后特邀嘉宾、君泽君律师事务所刘驰律师为法学院师生举办了题为“涉外法律职业面面观——给法学院学生的建议”专题讲座。刘驰律师从事律师职业多年,曾在亚洲足联(AFC)、国际体育仲裁院(CAS)、国际足联(FIFA)等国际组织任职,并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中心(CIETAC)、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CMAC)、深圳国际仲裁院(SIAC)、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中心(WIPO)等数个国际仲裁机构任仲裁员,审理和代理过近百个国际体育和商事仲裁案件。曾担任跨国公司法务总监,现在北京数个知名法学院任客座教授和讲师。
讲座中,刘驰律师以未来需求的发现以及不同阶段的规划安排为两条主线,讲述了法学院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标准、高配三套目标和三套对标方案。
第一部分,在基本目标下,完成学业、身心健康是基础要求。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积极锻炼身体、保持心态、掌握内务能力、培养领导力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导师。在这些行动当中,刘驰律师以亲身经历为例向大家强调了身体素质和内务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作为一名法学院的学生,独立的信息判断能力是必须要具备的技能,掌握一定的逻辑能力、法律知识体系和法律方法论是提升信息判断和组合能力的基础。
第二部分,成为一名不负期望的国内业务律师或公司法务是标准目标的主要内容。刘律师强调,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重点关注法学逻辑思维的培养,完善知识储备,掌握体系化的学习方法。在这一部分,刘律师还通过机会成本的对比为同学们展示了掌握中国法知识体系和思维体系的重要性,作为基础的中国法知识储备将成为未来涉外法治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第三部分,高配目标的核心内容是指成为一名身兼国内国外两职的涉外律师。刘律师强调这一目标需要以大量的阅读来充实和提升自己的逻辑能力和文书写作能力。在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逻辑能力是核心竞争要素,中国法知识则是填补与同期竞争者之间差距的重点。
随后,刘驰律师耐心回答了现场同学有关二外学习、涉外律师执业基础等内容的问题。
最后,李巍涛教授就本次专题讲座进行了简单总结,并再一次对刘驰律师表示了感谢。李巍涛教授表示优秀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交大法学院正在朝着这一目标不懈努力,目前已具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和建设成果。刘律师基于自己丰富经验提出的建议和前景预判将积极助益于法学院未来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相信在各位老师和校友的帮助和指引之下,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未来可期!
本次专题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到场同学均表示收获满满,对自身未来发展充满向往,对法学院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撰稿人:史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