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EN
新闻中心
法学院召开2021年人才培养工作专题研讨会

         根据学校2021年人才培养工作会议要求,2021年6月23日下午,法学院在思源西楼701模拟法庭召开2021年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朱晓宁,本科生院副院长宋瑞,学院全体领导、系中心主任、专业负责人、全体导师、教师代表以及本研教学管理人员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法学院院长李巍涛主持。



         李巍涛院长向与会人员传达了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会议精神,同时从“课程建设、论文质量、实践竞赛、学生就业”四个层面对法学院在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在课程建设方面,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开设了“法律+交通物流”“法律+信息安全”“法律+经济管理”“涉外法律”四个特色课程组,并实现了特色课程的本研贯通教学模式;在论文质量方面,额外增设相似性检测,强化过程监控,严防抄袭、买卖论文行为的出现;在实践竞赛方面,法学院师生积极申报、屡创佳绩;在学生就业方面,就业率较去年有明显提高,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本次报告一并展示了会前通过座谈会的形式收集了学生们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想法和建议,通过对现有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持续推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助力学校“十四五”人才培养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朱晓宁在会上就学校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12345”行动计划进行解读并与法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相结合,指出法学院应结合学院特色,扩大专业学位的招生,结合学校特色及资源,申请交叉学科博士点,联合其他学院推进合作培养机制,对于论文质量一定要严格把控,不能放松。在本研贯通的课程建设,法学类课程有很大优势,希望法学院的老师们可以多开设本研贯通的课程,以此来拉动所有专业课程的改革。


        

         本科生院副院长、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宋瑞首先向全体教师介绍了本科生院改革后的基本情况,随后就如何从教师能力提升出发促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随着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的建设,会有越来越多的诸如北京市优秀基层教育教学团队、北京市教学名师、优质课程、优秀教材等出现,需要学院教研及专业负责人提前谋划、提前培育,要创造更好的条件来鼓励成果培育,助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法学院两名教师代表就人才培养工作的教学经验进行了分享。蔡曦蕾老师提出要在工作中思考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要根据学生们的培养目标不同,因材施教,对于实务性人才的培养,要以我们个人在实务方面的经验,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在司法实务方面有所斩获。王毅纯老师从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角度谈了人才培养的教学经验。对于本科生的课程要根据课程的性质不同、课程目标不同设置不同的授课过程和考核方式,对于研究生要区分学生的需求,对应不同的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本研的论文质量,要提前锻炼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通过流程控制方法,明确量化要求,充分利用学术例会制度加强沟通,综合学生个体差异性指导论文。



        会上,法学院教师对人才培养专题进行会议研讨。李文华老师提出,可以加强同门之间的联系,通过经验分享来提前规划研究生生涯。针对创新创业以及暑期实践项目,可以建立奖励机制,培育成果。丰富学术例会的形式,利用现在线上会议的便利,让学生们了解学术前沿的内容。裴洪辉老师提出我们要关注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要培养学生学术审美能力、学术功底和学习的能力,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职业评价指标多元化的印象。颜永亮老师分享了香港大学对研究生课程设置的一些做法,尤其是对论文写作的课程设置是可以借鉴过来,并提出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对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尤为关键。



        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以本次研讨会为起点,法学院将持续深化“四通”模式改革,深入推进学校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12345”行动计划,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