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EN
新闻中心
法学院举办“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

5月11日下午,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举办线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院长李巍涛教授主持研讨,与会人员包括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瑞萍教授、教学副院长朱本欣副教授、科研副院长郑飞副教授、国际法系主任王霞副教授、法学院部分青年教师、涉外法治人才试点班以及国际组织实习专项部分同学。中国中铁十五局朱勇副局长、土建学院井国庆教授作为嘉宾受邀参加本次研讨会。

李巍涛院长提出,培养涉外人才是当今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近些年也有着开展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实践项目及进一步推进的意向。本次研讨会围绕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实际操作层面的几个核心问题进行讨论。

朱勇副局长从企业“走出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涉外实务中面临的涉外法治人才稀缺、企业合规意识不健全、国际化法律资源的应用有障碍等诸多的问题。据此,他认为法学院有必要加强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应当着重强调“法律+外语+工程”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增加实践类课程,并与企业具体案例相结合。在实践平台的落实方面,建议应从本科阶段抓起,并把重心放在研究生阶段。

井国庆教授认为,北交大法学院必须发展涉外人才培养计划,且需要更高的定位。并对合作办学、培养方式以及实习实践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的方式方法,强调增加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作为培养的重点之一。另外,井国庆教授表达了对于法学院发展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项目的强大信心,并提出通过中外联合办学实现博士培养的可能性。

与会的老师们热情高涨,积极参加讨论。张瑞萍教授提出,建设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项目需要重点增加师资建设。王霞副教授提出,“法律+英语+工程”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应从本科阶段开始,并与研究生阶段相衔接。王玮老师就中国学生自信心与市场定位差异化、学生涉外兴趣及英语能力、国际文化差异等问题,结合实践经验进行了独到的分析。黄琳老师以及颜永亮老师提出,应通过促进学生参加国际会议、国际竞赛提升其个人素质,重视优质平台的运用。吕宁宁老师提出,除了基础理论知识的交叉学习,也需要与实践案例相结合。郑飞副院长以及夏晓红老师提出,涉外交通工程法治人才项目需要体系化的建设,并表达了对于涉外法治人才建设项目的信心和期待。朱本欣副院长提出,涉外工程法治人才需要除基本专业能力之外的其他素养包括世界性眼光、对国际规则及国别文化的了解等。与会的张翠怡同学作为试点班的代表,就自身的学习经历提出就以赛促学和以实践促学两方面提出建议。

会议最后,李巍涛院长强调,人才培养不仅仅是教学层面的问题,更是教学与实践层面的交叉问题。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不仅仅是国家政策的要求,更是长期法治建设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必然导向。联合培养、实践平台建设、课程设计等专项问题应当采取专项研究与横向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综合推进,进而完善涉外工程法治人才的培养体系,这需要各部门及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

本次研讨会从法学院内外的不同视角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项目进行了考察与评价,增强了项目建设与发展的信心,也为接下来可以采取的措施以及未来的发展路径提供了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建议。与会人员开展了充分的交流,对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尤其是结合工程方面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颇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