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7-22
《Acta Astronautica(宇航学报)》近期刊发了法学院教师颜永亮博士的重要论文《A legal approach to the national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space weather: China as a case study(空间天气国家应急管理的法律路径:以中国为例)》。
该文不仅是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教师第一次在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实现了法学院建院以来SCI来源期刊论文零的突破,更是中国空间法学者在该期刊发表论文零的突破。在国际空间法领域,长期以来主要是欧美空间法学者在该期刊发文,如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空间法研究所所长Ram Jakhu教授, 德国科隆大学法学院空间法研究所所长Stephan Hobe教授,法国国际空间法大学Joseph N. Pelton博士,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Steven Freeland教授等国际空间法领军学者。希望从本文开始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空间法学者在该期刊发文,逐渐掌握国际学术话语权。
《Acta Astronautica(宇航学报)》是国际宇航科学院唯一官方学术期刊,内容涵盖与和平利用外空相关的空间科学、技术、工程、生命、社会科学等,是国际宇航学界有较大影响力和权威性的研究性学术期刊。该期刊2022年的影响因子为2.954,2022年为SCI宇航类一区(Q1)。由于是SCI来源期刊,该期刊的主要文章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比较少,主要是交叉学科领域的文章。
空间天气问题是关乎国家内外安全的前沿性问题,已引起各国航天业和学术界的关注。极端太空天气对外空安全构成威胁,因为它对卫星、空间站、航天员等产生危害。此外,极端太空天气还会对国家内部安全构成威胁,因为它对航空、管道、导航、定位、电报、电力等系统产生干扰甚至破坏。目前我国已拥有400多颗在轨空间物体,已建成全球最大地面输电网络,而极端太空天气会干扰甚至破坏空间物体和地面设备,例如美国40颗商业卫星于2022年2月8日受太空天气扰袭失控返回大气层烧毁,进而危害我国经济、社会、军事、信息、生态、资源等方面的安全。
迄今为止,国际学术界对与空间天气相关的法律问题的讨论极少,学者们主要是从技术和政策层面讨论空间天气的应急管理问题。颜老师从2017年开始研究空间天气的法律问题,并于2019年在SSCI来源期刊《Space Policy(空间政策)》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该文有一小节讨论空间天气问题,但是与空间天气相关的国际法问题很少,该文只能从国际合作和国际法的角度简单分析了空间天气的应对问题,这可能是国际学术界较早的一次对空间天气问题相关法律问题所做的探讨。本文是国际学术界第一篇从法律的角度专门整篇讨论空间天气问题的学术论文。本文的学术价值在于从国内法的层面,从应急管理的角度讨论空间天气的应急管理问题,这里面涉及的法律问题非常复杂。
回到国内层面,对中国而言,构建太空天气应急管理制度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因为中国在外层空间拥有大量资产,而且地面基础设施容易受到空间天气的影响。虽然中国通过部署一系列天基和陆基系统来重视对空间天气事件的监测,但从国家层面对空间天气事件的应急管理还存许多不足。
相比美国,我国在空间天气科学研究、响应和法律政策制定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离科学有效地管控空间天气极端事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针对空间天气问题的国际条约的作用非常有限,因为没有专门的规则提供支撑,而且《外空条约》的规定非常宽泛。《外层空间活动长期可持续性准则》可为应对空间天气问题提供一些软法性指导,主要从缓解、防备、监测和预警的角度来减缓空间天气对空间活动的有害影响。但是该文件只是从国际法层面,从国际合作的角度应对空间天气问题,而且该文件是自愿性软法文件,没有法律约束力。此外,该文件既不涉及在外太空如何应对极端空间天气事件以及如何从极端空间天气事件中恢复的问题,也没有规定在地面有关空间天气缓解、准备、响应和恢复的问题。最后,我国部分法律政策只能为空间天气应急管理提供一般性指导。没有专门的空间天气应急管理机制、国际战略和行动计划。为了增强我国应对极端空间天气的能力,使极端空间天气对我国的社会和经济的可能造成的有害影响降至最低,我国应建立一套系统而全面的空间天气应急管理法律制度,主要围绕缓解、准备、监测、预警、应对、恢复、能力建设和国际合作等制度而设置。这个法律机制模型对其他国家国内空间天气应急管理法律机制设置都具有借鉴意义,包括欧美发达国家。